hjc888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青岛日报》头版:青岛国际院士港深度融入科技引领城建设
作者:Gavin 发布时间:2020-09-17 00:00:00 浏览量:3643





▲《青岛日报》版面截图

       累计签约引进院士108名,其中外籍院士占85%;32个院士项目落地,13个项目产出42种产品,2018年产值突破100亿元;院士研究院、院士产业核心区试验区分别纳入省重点项目、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

 

聚贤八方,百舸争流。“院士经济”在岛城呈现风起云涌之势。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山东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之时,和着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节拍,5月28日至30日,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盛大启幕。运行三年的青岛国际院士港步伐铿锵,再次邀约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院士,共赴“巅峰之约”。

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不仅是百名院士开启的“头脑风暴”,也是院士研究成果交流、推介、展示、交易的平台,更是在推动国际科研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提升品牌价值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向世界科学界发出强劲“中国声音”,提高全球高端要素配置能力。以院士智慧叩开“院士经济”之门,一条以院士港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基因重塑的新路正加速开辟。

2016年6月启动打造以来,青岛国际院士港坚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面向全球招纳百名知名院士,特别是外籍院士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具有首创性的院士创造创新创业创投高地。在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助推下,院士港于2018年正式纳入了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成为李沧区新旧动能转换和“双招双引”的主战场。

聚焦“优化、规范、做实”,按照市委发起“15个攻势”的部署,特别是聚焦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院士港对标学习深圳“光明科学城”,强力发起“效率革命”,深度融入科技引领城建设总体布局,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已签约引进院士108名,其中外籍院士占85%;32个院士项目落地,13个项目产出42种产品。2018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产业化带来“核裂变”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首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一次性签约院士33名,其中外籍院士31名;第二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累计签约71名院士、13家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及4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在院士、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金融机构邀请方面,瞄准更高层次、更大领域、更优水平,并着眼于“双招双引”和“政产学研金服用”无缝对接,促进科研和成果转化多国家、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

从追着院士跑,到院士抢着来,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与青岛国际院士港三年来的建设发展一脉相承、密切相连。现在招引院士不愁了,院士港想的是怎样优化院士结构、规范化运作,着重在成果转化和产业推动上发力,把院士港打造成整合资源的平台和网络,真正把院士研发力量、企业需求、风险投资、科技服务、市场拓展等整合起来,激发创新活力。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如何优化院士结构?在签约总量108名院士的基础上,基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既要大力引进国际大师级顶尖院士,更要积极引进青年院士、“准院士”,更加注重加强院士团队的梯队建设和技术产业化素养。

青岛国际院士港始终把加快院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摆在首要位置。聚焦重点院士、重点团队、重点项目、重点技术,培育若干个百亿级院士产业项目。

回首来路可知将来,时间已经把努力耕耘的硕果摆在了眼前:目前,已有32个院士项目落地,13个项目产出42种产品。


“以滤纸为例,全国全年有300万吨、1200亿元的市场前景,我们的技术让国产滤纸的寿命从2个月提升至6个月,过滤精度提高了20%。技术处理后,国产滤纸的价格也将从每吨1.8万元提升至5万元,对进口滤纸有替代作用。”纳米纤维静电纺丝之父西拉姆院士项目产业化的实施方青岛聚纳达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防霾纱窗对PM2.5的过滤效率控制在95%左右,目前已在青岛80所学校、幼儿园整体安装,预计今年共安装5万至10万扇。

院士港组织参与的各种展会,让西拉姆院士项目受益匪浅。在院士港的穿针引线下,成立仅两年的聚纳达公司主要与国内前十大滤纸制造企业合作,与青岛鸿文汇海工程公司签订8亿元纱窗代理协议;与济钢集团签订5年30亿元的委托代理销售协议;通过兰州推介会,现场签约金额约10亿元。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个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力的院士成果转化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侯立安院士团队致力于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水环境、空气环境改善提供社会化服务,通过参加西安及上海展会,现场签约4亿元;倪维斗院士项目以青岛风生海水淡化研究院等板块为基础,通过成套装备销售、核心装备销售和非并网风网互补电力余缺供济等多种盈利模式,在3至5年内实现20至50亿元的产值和销售收入;何满潮院士NPR新材料项目一期建设3条NPR新材料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年产能2.5万吨、产值5亿元,二期规划7条生产线,整体达到10条线……

“四对一”联络小组攻坚突破

 

“我们的目标是研发出自主可控的平台,有一部分技术是基于区块链,在能源互联网、物流、农业大数据和海洋数据的追踪等领域取得突破,让数据真正属于用户,做到多方数据融合,为中国数字经济服务。”5月24日,挪威工程院院士、世界顶尖计算机专家容淳铭的铭数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启动运营。这个项目从洽谈到落地运营仅用了半年时间,其高效程度让院士“难以置信”。

 

“整个团队都是做技术出身,有很强的科研力量,但没有运营公司的经验。”铭数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大到小的问题,比如说展厅的设计,我们连广告公司也不知道从哪里找,院士港从头到尾负责;为了满足实验室特殊的用电需求,院士港协调了一条专线。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找到院士港,总能找到高效的解决方案,从来没听到一句怨言或是敷衍的话。”通过院士港的对接,该公司与山东能源旗下的齐鲁云商平台,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利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联合成立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的实验室。

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院士占据着产业上游的高端核心技术,引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难点在于能否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就需要一个规范的运行机制。

“在规范运行机制方面,学习借鉴深圳刚性引进院士的办法,对于认准了的,给予突破性政策支持和全方位服务。”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说。

“在引才谈院士、评审评估等项目落地的前期环节就要介入,首先要弄清楚院士是干啥的?再根据院士的需求具体对接相关资源。再就是院士的技术是否成熟?以便嫁接高校、科研院所等实验室资源。”青岛国际院士港推动院士项目落地运营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院士港专门组建“四对一”联络小组,组成攻坚小分队,采取市场化、专业化、团队化的模式,研究院士项目细分市场,把好院士项目攻坚方向,找准院士项目突破路径。

国际材料学领域人称“发泡帝”、全球公认的发泡技术大拿帕克院士,在实验室内历经上万次实验,研究的原位成纤和轻质高强度PP+PET材料,具有重量轻、硬度高、寿命长的特点,汽车轻量化、电动汽车、智能高端家电、VR眼镜、高铁、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但从实验室走向车间生产的时候,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上始终达不到理想状态,院士港施以援手,联系青岛市专家协会组织专家“会诊”,很快给出了专业有效的建议。项目预计7月份投产,比原定计划至少提前1个月。

 

“我很佩服李沧区引进院士项目、布局科技战略的眼光和魄力,也很感谢给予我们的各项支持。”何满潮院士创新性研制了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恒阻大变形锚杆(索),该产品在煤矿行业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等抗震结构中有广阔应用前景。一期3条NPR新材料生产线投产运营后,年产能达7.5万吨。4月28日,在李沧区开展的“开进项目一线”抓落实活动中,院士团队技术负责人反映厂区供电可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李沧区委主要领导立即现场办公,要求落实到人、落实到时间节点、落实到具体操作办法,保证项目尽快投产运营。现场会后,院士港综管办立即协调电力等部门,5月10日,第一条生产线启用前,电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院士港还搭建起项目路演、展会展销载体,搭建协会推销平台,加快院士项目裂变速度。在“每周一院士”项目推介活动中,侯立安院士项目现场有9家企业实现签约,签约金额37亿元,与22家企业达成近65亿元合作意向;西拉姆院士现场签约金额约38亿元,意向订单101亿元;陈璞院士项目现场与11家企业签约49亿元,达成合作意向110亿元。定期举办院士项目资本运作沙龙,对院士项目融资拓展及产业落地起到推动作用。

“9+3+1”基本架构加速完善

3年来,院士港实现了“从0到1”的成长,面临着“从1到100”的裂变。如何拿下今年“关键的这一年”,向创新发展发起强攻,李沧列出了清晰的路径:放大院士港功能,加快培育构筑院士生态体系和经济成长体系,推动李沧全域99平方公里转型升级为“院士区”。

在省重点项目院士研究院和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项目院士产业核心区试验区的建设现场,项目正按节点推进……以“9+3+1”为基本架构的院士经济生态体系正全力构筑。

具体来说,“9+3+1”基本架构围绕院士工作站、院士研究院、院士产业核心区试验区等9个核心板块,以“基因改造”铸就创新之核。聚合丝路协创中心国际资源;加快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国际特别创新区发展,推进小微企业孵化加速,拓宽规模企业国际化渠道;抢抓上合组织示范区建设机遇,提升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运营质量。加快推进15.7平方公里楼山配套片区建设,打造院士智能制造产业区。

其中,作为三大辅助板块之一的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是全球首个获得亚马逊AWS总部品牌授权的联合创新中心,运营两年,便一跃成为李沧区首座税收亿元楼,已累计孵化企业434家(含虚拟注册),当前实际入驻108家,行业包括 “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和软件开发等多个新兴领域。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开园,与一期项目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和三期项目信联天地,承载起李沧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何满潮院士NPR新材料项目产业化厂房选址青岛耐火材料厂,整体规划10条生产线;西拉姆静电纺丝项目落户楼山老厂房,面积6000平方米……楼山片区是李沧曾经的老工业区,老企业的搬迁留下的空置厂房,有了用武之地。作为院士项目配套片区,腾出的笼,装上了“金丝雀”。

作为追赶者,“只有拼命才能活命,只有创造才能胜利”。秉承“直面问题、排除万难、无中生有、始终顶尖、永远领先”精神的青岛国际院士港未来可期。

 


-